如何教導孩子用餐禮儀-家中用餐篇
孩子出生前,爸媽是否想像過畫面中一個小小的身驅穿著迷你的西裝和禮服洋裝,端正地坐在餐桌前,甚至能好好拿著刀叉切下牛排與蔬菜,再優雅地將食物送進口中?
等到孩子出生後,才驚覺這應該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吧!
其實孩子的一切都是從家中的生活學起才能獲得最深刻的印象,外出用餐禮儀的養成建立於平日在家用餐的習慣基礎上。同時,他們學習我們「做」的遠多過於我們「說」的。孩子愈小愈樂於學習,而爸媽吃飯時的行為舉止便成為他們第一個模仿的對象了。當然,在餐廳用餐時跟家中不同之處包括多了許多陌生人,與服務生的應對,以及所謂的公共場合禮貌行為等,需要經過事前的提醒和多次的練習,只是...如果孩子完全像大人一樣,坐得好好的,不隨便亂動,不對桌上的物品好奇,或玩弄食物,似乎又不像個孩子,那父母該如何適當要求孩子做到用餐的基本禮儀呢?
基本餐桌禮儀:
開始用餐:建議先從如何使用餐具開始,依照使用的難易程度開始,從湯匙、叉子、刀子到筷子,剛懂得使用餐具時,可每次用餐時練習使用一種就好了,直到全部都能擅用時,再要求配合不同容器用不同,並告訴他們不該隨便揮動刀叉,也不該將刀子放入口中以免受傷。
用餐中:用餐時,用緩慢的步調吃飯,鼓勵孩子一起多咀嚼口中的食物,能幫助促進兒童大腦發育。不過,年紀較小例如2-3歲孩子則無法長時間坐在位置上,可以視情況要求他們用餐的時間。
中式:食物通常比較鬆軟,餐具習慣使用碗筷,可一次夾一種菜至碗中,吃完再夾下一種放入碗內,會比全部同時放入孩子的碗中要他們混著吃下去來得好。
西式:食物例如通心麵,餐具慣使用餐盤與刀叉,建議將餐桌上每一道菜分別放入自己與孩子的餐盤中不同位置,等到孩子5歲以上更可自行傳遞桌上的菜,拿取至自己的餐盤中。
等待其他人用完餐再離開座位會比較有禮貌,到別人家作客時,事後留下一起收拾餐桌也是基本的作客態度。。如果用餐途中,必需暫時離開去洗手間和接個電話,或是真的必需離開,無法繼續用餐時,大人可以提醒孩子要禮貌的說一聲「非常抱歉」或「不好意思,必須離開一下」,以及「我用完餐了,請慢用。」
根據美國一家知名禮儀學習機構艾蜜莉‧博斯 (The Emily Post Institute, Inc.)在發表的著作「兒童優良禮儀引導手冊 (譯名) The Guide to Good Manners for Kids,」中指出,兒童在家或到他人家中用餐時需注意的禮儀包括:
n 當其他人都入座後或當邀請用餐的主人表示開動時再用餐 n 嘴裡有食物時不說話。等到吞下食物後再回答他人發出的問題。 n 感謝準備這頓晚餐的人(在家中就是感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人)
如此「忙碌」的用餐禮儀注意事項,剛開始一定無法完全做到或做好,但經過多次的請求、堅持還有觀察,孩子會知道自己該做到的行為。爸媽可在用餐完跟孩子討論一下今次的表現,並給予讚美及鼓勵。若用餐途中發生特別過分的行為時,也應該立刻將孩子帶到一旁說明解釋。
擔心以後帶孩子去別人家作客用餐會出糗的爸媽,可以先提供許多書、玩具以及相關主題的卡通短片能讓孩子閱讀並熟悉和練習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