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害羞、敏感的孩子,掌握六要點!

在教養小孩過程中,某些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特別敏感或害羞,對於突然發生或改變的事物無法快速適應而感到不知所措或發怒,通常他們容易臉紅、對陌生人事物感到害怕、很挑剔、不太敢表達自己、不喜歡被打擾、喜歡躲起來、難照顧、情感上容易受傷,但有時候在同儕之間又很玩得開。這些往往讓爸媽頭疼又擔心,不知該怎樣和孩子相處。


害羞敏感是天生的嗎?


擁有三十年小兒科醫學和教育經驗的威廉博士 (Dr. William Sears) 以及他的醫學團隊,在相關文章中指出:「害羞是人類基本性格特質中的一種,並非缺陷」。除此之外,美國金恩州立學院 (Keene State College) 心理學助理教授勞倫斯(Lawrence Welkowitz) 也解釋:「幼兒在十五個月到三歲之間所表現的執著和對陌生人產生的焦慮是自然現象,但若到了五歲以上還不斷有這種情況發生,父母應多加注意」。所以大人不應對小孩過於貼標籤,認為害羞敏感的孩子沒有自我或無法自我形象定位,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受傷。其實父母反而需要給他們更多鼓勵和關愛,幫助他們發展出更完整的人格特質。若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友善的人都有擁有害羞的特質,他們雖然話不多或不擅於表達,但卻是個很好的聆聽者,懂得尊重他人隱私。威廉博士也表示,其實很多害羞敏感的小朋友反而擁有堅定的「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何謂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所謂「自我概念」亦即「自我的想法」,是心理學上一種對自我存在的認知。包括透過生活中的經驗、反省和他人回饋來逐漸加深對自己的了解。若從人格及行為角度來看,自我概念會形成四種作用:

  • 自我引導作用:
    自我概念能幫助一個人在行為方面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讓人保有一致性的看法。這個功能在兒童或青少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能夠引導人們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學習待人處事的道理。
  • 自我解釋作用:
    自我概念能幫助個人對於經驗的解讀,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協助兒童過濾每一個經驗和知覺,使其賦予意義。
  • 自我期望作用:
    心理學家伯恩斯在《自我概念發展與教育》一書中提到,兒童對於自己的期望就是從自我概念的基礎上發展出來。可幫助兒童在自我實現部分的人格特質發展。
  • 自我成敗歸因作用:
    當人經歷一件事之後,會根據自己所體會到的成敗經驗,參照過往所瞭解的一切認知,對其行為後果做出歸因與解釋,影響一個人自我實現的能力。


怎麼知道我的孩子是不是特別害羞或敏感?
  • 從小就不容易安撫:
    通常這樣的孩子從嬰兒時期或許就比較淺眠,常常容易睡不好或哭鬧。
  • 對食物很挑剔:
    此時寶貝容易在食物喜好上有明顯的表現並且難以滿足。例如他的吐司若是烤得太硬或太軟都不行,而花椰菜也只要吃綠色不吃白色,甚至餐具一定要是紫色的!
  • 對所穿的衣服很在意:
    有些小孩對於衣服材質會有很明顯的反應,例如羊毛或麻的材質讓他們覺得皮膚搔癢或不舒服,甚至只要一穿上去就全身起雞皮疙瘩不能動。
  • 抗拒任何改變:
    對於行程或環境突然的改變,都會讓他們容易失去安全感而不知所措。
  • 容易對人事物感到害怕:
    無論想像或現實生活中所聽到看到的東西,都會容易讓他們感到害怕,甚至不敢一個人。
  • 容易臉紅或生氣:
    害羞敏感的孩子一聽到別人對他們的讚美或批評就會容易臉紅或生氣。
  • 感官很靈敏:
    基本上這類型孩子的感官都很靈敏,無論聽覺、味覺、觸覺或視覺等,都表現得比其他人敏感。
這些都是害羞敏感孩子擁有的基本特徵,父母可從中做分辨,觀察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也有這些行為表現。

如何教養敏感、害羞的孩子?
  • 避免諷刺性語言,多多給予鼓勵:
    對害羞的孩子來說,「膽小鬼」、「笨蛋」或「媽寶」等諷刺性話語都是很傷人的,尤其當大人將他拿來與其他表現傑出的同儕做比較時,會容易讓他們覺得丟臉。有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明白當你…時會感害怕,媽咪以前小時候也會這樣呢!」試著與寶貝分享經驗可舒緩他的焦慮或不安。
  • 別給孩子貼標籤,避免過度保護:
    「不好意思,我的小孩很害羞!」或許對某些爸媽來說,因為寶貝比較害羞,就認為他們容易受傷需要保護,甚至因此向外人道歉,這些都會對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過多保護會讓寶貝無法擁有足夠的能力或經驗去處理外在刺激、挑戰、挫折或壓力,而道歉則會讓孩子以為自己有問題,變得更害羞。
  • 明白害羞是種人格特質,並非缺陷,讓孩子慢慢學習與他人接觸:
    害羞的孩子其實內心也很想和別人一起玩,只是他們要花比較多時間去了解對方後才能進入一段關係中,除此之外也很怕被拒絕或排擠。所以爸媽可先邀請鄰居兩、三個小朋友到家裡玩,讓寶貝學習和其他人接觸,之後再漸進式的讓孩子嘗試邀請。
  • 家庭與學校互相配合:
    很多害羞的小孩被認為在學習上比較不聰明或進度較慢,也容易因為不太表現而被老師忽略。所以家長們應該多與老師溝通配合,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發展情況,才能給予適當的幫助。
  • 練習勇敢並鼓勵眼神接觸:
    父母也可設置一些情境讓寶貝與他人接近,例如透過親自為自己點餐、親自去電親友、在同學面前說話,並鼓勵他與別人眼神接觸,之後逐漸讓他適應更多表情和肢體接觸,告訴他這樣很棒。如果孩子做得很好或有進步則可給予獎勵。
  • 試著以孩子的角度看事情,讓孩子有心理準備:
    焦慮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若是能夠讓孩子事先明白之後要去的地方或要做的事,可讓他們感到較自在。
害羞與敏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需要鼓勵和關愛,爸媽應該多點耐心與智慧,才能幫助寶貝走向人群、擁抱寬廣的人生。


資料來源:1 2 3 4 5 6 7
圖片來源: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