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之間愛打架,爸媽怎麼處理?
兄弟姐妹間總是很愛打來打去,有時候玩一下可增進感情,但往往玩到最後不小心「下手太重」,就真正演變成全武行了,尤其是家中二到五歲的小孩,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每天都愛打打鬧鬧,實在讓人很頭痛。面對手足之間愛打架,爸媽該怎麼處理呢?
加拿大爸媽怎麼做? (2~4歲)
Carbon 媽咪說:讓小孩有獨自玩遊戲的空間,例如把房間分一半,分別放置自己的玩具,或是一人一個房間,可以避免小孩互相搶東西和打架。另外我也建議家長們在早餐時降低孩子糖分攝取量,以蛋白質代替甜食,可平衡孩子情緒,提升小孩處理衝突的能力。另外,像我表哥的小孩有自閉症,我也建議他改變孩子的飲食 (早上一顆蛋、1/4 杯麥片、牛奶、切片水果),發現幾週下來他的情緒確實變得較穩定,也算是另外的收穫。
Amanda 媽咪說:我家中兩個兒子也常常互相打來打去,但我最後發現與其一直叫罵,到不如不管他們,讓他們自己打架,只要情況不失控。通常剛開始其中一個被打後,就會想還擊,但打回去後發現等會又被攻擊回來,於是你來我往幾次下來,他們也會覺得很無聊,久而久之就不再繼續打鬧。玩具也是一樣,一搶玩具我就把玩具通通收起來,讓他們沒得玩,下次遇到同樣的狀況,他們就會知道打架吵鬧一點好處也沒有,很快就會收斂許多。
Charmvin 媽咪說:對這年紀的小朋友,爸媽或許可以試試獎勵的方式。例如如果小孩很乖的話,就可以得到一顆愛心,不乖的人則是一個叉叉,然後可以讓他們比賽誰先集滿十顆愛心,就可得到獎品。以獎賞當成動力來激勵小孩,通常都滿有用的。
Faith 媽咪說:我知道這很難,而且小朋友互相打來打去很常見,但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們有其他事可做,並且與孩子溝通。一般除了用獎勵的方式之外,也建議爸媽們可以講故事給孩子聽、帶小孩到公園玩耍、或帶他們去運動,讓他們消耗過多的體力,相信情況會和平一點。
英國爸媽怎麼做? (1~3歲)
Boystown 媽咪說:這年紀的小朋友很需要父母的愛和關注,有時會透過打鬧來引起爸媽的注意。所以常常把大人搞得人仰馬翻、怒氣沖天。覺得已經不行的時候就求救吧,多看些相關書籍、或詢問長輩等親朋好友的經驗及協助,應該多少有幫助。每個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但事實上爸媽要先懂得調適自己、教育自己,才能給小孩更完整的成長與教育。
Laura 媽咪說:對很多父母來說,大部分是三歲左右的小孩最容易出現一些打鬧行為。以心理學來說,這年紀的孩子正經歷一種稱為「平行遊戲 (parallel play)」的階段,意指他們雖然喜歡和其他人「同時」玩遊戲,但卻不是「一起玩」,而是在過程中「各玩各自的」,單獨進行遊戲,不希望他人影響或進入遊戲中。於是此刻若是有其他年齡層的兄弟姊妹想加入遊戲或搶他的東西,就會發生打架情況。所以下次如果家裡其中一個小朋友又開始想把另一個人的玩具佔為己有,爸媽可以試著說:「大寶,不可以這樣!是弟弟先拿到那顆球的,所以你必須讓弟弟先自己玩 10 分鐘,等一下才能讓你玩,你也不喜歡別人搶你的東西吧?」如果小孩開始尖叫哭鬧甚至動手打人,那就把他們分開,帶到不同的空間。爸媽越冷靜處理這件事,越能給小孩正確的示範和教導。
Jimmy 爸比說:下次小孩再出現打架行為,就去幫他們租一套「神鬼戰士」的服裝吧!讓他們像戰士一樣的對打,把打架變成另類遊戲,趁機在遊戲中訂定 (打架) 規則,告訴他們這是英勇戰士該遵守的規則,然後就讓他們好好玩一場吧!相信他們會很喜歡,也間接在遊戲中明白打架的界限在哪,就不會太超過了。算是一舉數得,消耗孩子過多的體力,又可避免他們真正打起來,哈!
Greta 媽咪說:如果兩個開始互相打架,就把他們分別帶到不同房間,打開他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轉移注意力,讓他們忘記打架這件事。
新加坡爸媽怎麼做? (5歲前)
Lovesmik 媽咪說:我認為爸媽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訓練他們,讓他們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然後愛他們!
Ponitail 媽咪說:我的方法是只要小孩開始打架,我就會拿開他們所有的玩具、娃娃,也不讓他們看電視,即使他們哭著說不要,我還是照做,而且幫他們塞住耳塞,讓他們冷靜下來,還滿有效的。
Betty 媽咪說:想辦法讓小孩在不同空間忙不同的事,他們就不會無聊到想打架。例如當一個在玩球,另一個就到房間去聽故事看書,或者一個在客廳看電視,另一個就到餐桌上去畫畫。
一位匿名的爸比說:基本上應該很難阻止小孩打架,因為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之一,唯一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打,但打架時記得挪開周圍危險的物品,等到他們打累了或受傷了,再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這樣為何不好,他們會比較願意聽進去。小孩子嘛,總是比較不懂如何控制情緒和行為,父母事後再機會教育效果會更好。畢竟哪個兄弟姊妹不打架的?
兄弟姐妹間的打架往往難以避免,尤其孩子年紀還小,好奇心又強,急於獨立探索這世界的同時也會好奇別人手中的東西,不懂控制自己的行為或情緒。所以爸媽們應該多點耐心和智慧,站在他們的角度想,觀察小孩的喜好及行為,出現爭吵時才能理性地「對症下藥」。畢竟自己小時候一定也曾和家裡其他小朋友打架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