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爸爸和兒子之間的隔膜
爸爸下班回家,正在玩耍的兒子看了爸爸一眼,又繼續埋頭在他的玩具裡。爸爸很生氣,跑去跟太太埋怨,為什麽兒子都不理他,也不跟他打招呼,爸爸覺得太太沒有把兒子教好,他認為他每天在外面工作,把兒子交給太太,如果兒子有任何行為上的問題,都是太太的責任。在這個個案裡,爸爸完全忽略了自己對於教養兒子的責任和重要性。
為什麽爸爸對於兒子的成長特別重要?
因為爸爸和兒子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堂課程。不管他們在聊天、訓導、或是遊戲,爸爸都是在教導兒子怎樣成為一個男人。我五歲的兒子會開玩笑的叫我「老婆」,看到媽媽拿重物會主動提出幫忙,聽到媽媽在廚房大叫一聲,會貼心的跑來問我「怎麽了」;這些都是他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爸爸的行為學來的。男生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有一個男性作為範例讓他學習。根據牛頓大學研究員的報導,如果男孩有一個關心他、參與他成長的爸爸,長大後會比較少行為上的問題。再者,專家認為,一個好的爸爸可以作爲男孩正面的示範,幫助他們採取一個健康的性別身分,以及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為什麽有些爸爸和兒子的關係比較疏遠?
爸爸的期盼爸爸愛兒子的心是不用懷疑的。當兒子還是嬰兒時,爸爸可以很自然地對寶寶表達愛,擁抱他、親他、哄他;但是當兒子慢慢長大,爸爸便開始對兒子有所期盼:期盼他獨立、堅強、有責任感,對於兒子很多的行為越看越不順眼。兒子開始覺得爸爸管太多,隔膜便開始形成。
爸爸在哪裡?現在很多的爸爸都是「缺席的爸爸」或是「週末爸爸」;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都把教養的責任完全交給太太或是其他的家人;以為只要努力賺錢,給小孩優質的生活便是一個好爸爸。但是因為他們的缺席,他們對小孩的了解越來越少,很多誤會便因此產生。「你怎麽變哪麽皮?」其實兒子的改變是因為他在成長,開始有自己的思考,所以不再像小嬰兒般好控制。只是因為爸爸在家的時間不多,他看到的是兒子突然的改變。
傳統觀念在傳統的社會裡,我們的上一代大多以嚴謹、冷漠、有紀律的方式教養男孩。他們認為爸爸、媽媽如果給兒子太多的關懷和慈愛,小孩會沒辦法學習獨立,長大後會變成一個沒責任感的男人。承接著上一代的教養觀念,這一代的爸爸,雖然很希望可以和兒子拉近距離,但是傳統的觀念限制著他們的情感,使他們不善於表達愛。他們一方面想要和兒子親近,但是又害怕自己會寵壞兒子,而且更怕自己的尊嚴受到威脅;所以他們會用競爭、控制、批評等方式來表達對兒子的關懷。但是這樣的方式不但沒辦法拉近彼此的距離,隔膜反而越來越深。
爸爸可以怎樣打破和兒子之間的隔膜?
肯定兒子的努力有些爸爸對兒子期盼太高,對他們的要求過於嚴苛;很多時候,兒子會覺得不管他們怎樣努力,都得不到爸爸的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兒子會喪失意志,自信心低沉;有的小孩更會以負面行為來吸引爸爸的注意力。爸爸應適時的給兒子鼓勵和肯定,一句「做得好!」會是兒子最大的動力。
非言語的關懷男人和男人之間,有時候是不需要言語的。如果要爸爸對著兒子說「我愛你」也許會覺得難為情,但是爸爸可以拍拍兒子的肩膀,摸摸他的頭,以真誠的微笑來表示對兒子的關懷。
請媽媽當溝通的橋樑爸爸因為要工作而錯失了很多和兒子相處的時間,所以對兒子的了解會比整天照顧兒子的媽媽來得少。爸爸可以從太太的口中多了解兒子的個性。「為什麽他在鬧脾氣?」「因為已經過了睡覺的時間,他太累了!」當你了解小孩行為背後的原因,便會對他有更多的體諒和包容。當爸爸對兒子的行為有意見時,可以利用兒子對媽媽的依附情感,請太太和兒子溝通以作改善。
放下身段所有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爸爸也不例外。當爸爸因為誤會,罵錯小孩時,請爸爸放下身段,跟小孩道歉,讓兒子學習怎樣當一個有擔當的男人。兒子會因為你的道歉而學習到「承擔」和「寬恕」。
培養和兒子的共同興趣一般的男生都比較活潑、好動,他們對很多球類或戶外活動都會感到有興趣。爸爸可以趁週末的時候帶小孩去踢足球、騎腳踏車等。平常可以和兒子一起觀看運動節目,提供運動的知識給兒子聽,和兒子一起討論比賽的結果。
利用科技和兒子拉近距離不管是電腦或是平板電腦,都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份。爸爸可以利用男孩對電腦的喜好,和小孩一起上網找資訊,譬如:最大的十個國家是哪裡、八大行星是哪幾個、鯨魚為什麽會噴水等。爸爸可以讓小孩知道他不是什麽都知道,但是他們可以一起找出答案,發掘共同的話題。
給兒子美好的回憶在一項研究裡,一些管理階層的男性被問到,回顧他們童年和爸爸的關係,最想要改變的是什麽? 大部份受訪的成功男性都表示,他們希望可以享受和爸爸更親近的關係;以及希望爸爸可以表達多一點的溫暖和感情。可想而知,很多成年後的男性對於和爸爸的疏遠關係都感到遺憾。所以這一代的爸爸不應該把遺憾帶給你的兒子;帶小孩去看日出、看流星、為他們蓋一座枕頭城堡 (Pillow Fort) ,給他們一個有親密互動、難忘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