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尿布 - 掌握寶寶的尿尿訊號 跟尿布說掰掰
佳佳一歲半了,行為舉止越來越像個小大人。每當佳佳的媽媽和其他人聊起媽媽經,總難免被問到「戒尿布了沒」。媽媽也曾試著幫佳佳戒尿布,叮嚀佳佳「尿尿前要跟媽媽說喔」,但卻總是以擦地板跟洗褲子收場。媽媽不禁納悶,為什麼佳佳對尿尿這麼無感? 或者只是自己太心急了些?
關於戒尿布的年齡,國外有個統計數字頗耐人尋味:全世界約有半數的寶寶在一歲到一歲半時就可以改用便器上廁所。但是在美國,戒尿布的平均年齡卻是三歲,而從完全依賴尿布到成功地脫離尿布,平均得花上八到十個月。
我們真的非用尿布不可嗎?
但早在 1950 年代前,美國寶寶平均戒尿布的年齡也跟全世界一樣,是一歲半。究其因,很有可能是 1960 年代開始,美國的小兒科權威跟育兒專家大多建議比較溫和的作法,認為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時程表」,等孩子身心都準備好了再開始著手進行如廁訓練。此為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則是紙尿布的推出。紙尿布因為使用方便,一直是先進國家父母的育兒首選。然而,強調透氣乾爽的紙尿布卻也讓寶寶在長時間穿著後,漸漸地對尿尿和便便「無感」,父母親也多半被教育成只需定時去更換尿布即可。日子一久,寶寶對尿布的依賴日增,對於自己排泄的敏感度卻越低,父母也還得回頭煞費苦心地去教寶寶「戒尿布」,也難怪戒尿布的時程被延後到三歲了。
「排泄溝通」養出一個排泄自主的寶寶
於是從 2000 年開始,北美便有媽媽們開始思考如何減少對尿布的依賴,並提出了「排泄溝通」 (Elimination Communication,以下簡稱EC) 的作法。EC 的基本精神是認為人類天生就有對身體機能的自覺,而父母親該做的,便是「解讀」寶寶所展示出來的大小便訊號,並且在需要的時候帶他們去廁所或引領寶寶使用便盆 (所以又稱 Infant Potty Training,嬰兒便器訓練)。那麼,多大可以開始進行這種訓練? 答案是:出生起就可以。
這種作法並非獨創,某種程度是「向傳統育兒法取經」:試想在早期沒有紙尿布這項發明時,媽媽們不也就是用布尿布、或是透過觀察來判斷寶寶們的便便訊息嗎? 提倡者認為 EC 帶來的好處多多:首先是親子間可以在這樣的 EC 過程中產生默契,親子關係更為緊密。對寶寶來說,不包尿布不但維持了他們對自己身體機能的敏感度、培養自主性,更是大大提高了寶寶的舒適度。對父母來說,也可以免去兩年後幫寶寶「戒」尿布的拉扯過程,更遑論這過程中所省下大把尿布錢和所產生的環保效益了!
如何正確實踐 EC?
不過,多數媽媽們聽到 EC,難免會認為這是一種「落伍」的作法。讓寶寶成天光著屁屁? 那我們豈不每天都在洗衣服跟收拾殘局? 當然不是。要成功實施 EC,還是有一些必要的學習過程。
- 第一步是熟悉寶寶的生理節奏。
寶寶一天大幾次便? 有沒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可循? 大多數的寶寶在喝完奶或是剛睡醒的這個時間點最容易有尿意或便意,如果父母親可以多留意寶寶的排泄狀況,應該不難掌握寶寶的生理節奏。掌握了正確的時間點,EC 也就成功一半了。
- EC 的重點在於「溝通」,因此下一步便是熟悉寶寶發出的排泄訊息。
多數的寶寶在便便之前會有一些像是皺眉、嘟嘴或是其他肌肉用力的舉動。當抓住了寶寶所發出的排泄訊號後,父母便可以抱著小寶寶到馬桶或是便器上,抓住寶寶大腿協助寶寶用舒服的姿勢上廁所,同時並輔以一些如「噓噓」或「嘶嘶」的聲音 (cueing sound) 來告訴寶寶:這裡就是可以尿尿和便便的地方囉!經過多次練習,寶寶便可以將特定姿勢和聲音做出連結,知道說「喔!這裡是可以便便或尿尿的地方」,並且肌肉放鬆地完成排泄任務。
這種「寶寶發出排泄訊號」、「父母親隨即予以回應」的一來一往之間,即成就所謂的「排泄溝通」。
換句話說,EC 本身不像如廁訓練,它並不是一種「訓練寶寶」的手段,更不是處心積慮威脅利誘寶寶上廁所的作法。它強調父母與寶寶的雙向溝通,最終達成幫助寶寶學習使用便器的目的。比較激進點的說法是,EC 並不希望寶寶在已經習慣了尿布之後,再回頭去「戒」尿布,而是在一開始就適應便器,學會排泄自主,而尿布只是一個備而不用的輔助性工具罷了。
EC 真的可行嗎?
不過 EC 知易行難,首先父母便需要克服本身對尿布便利性的依賴,唯有在心態上有所調整,才有可能成功地實施 EC。此外,EC 也不是件一蹴可幾的工作,它必須透過日積月累不斷的練習。也因此,EC 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其中最為甚者莫過於 EC 在現代社會的適用性。試想,若非全職的父母,有誰可以全天候地解讀寶寶排泄訊號,及時予以回應呢? 即便是全職父母,光是解讀寶寶的喝奶訊號、想睡覺訊號都會手忙腳亂了,哪還有時間去觀察寶寶的排泄訊號? 如此一來,恐怕父母都還沒能享受到 EC 的便利,就先被重重的挫折感給打敗了。
是以 EC 的提倡者在作法上也提出了一些較為溫和的選項:時間許可且決心強一點的父母可以實施全套的 EC (Full-time EC),讓孩子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全天候不穿尿布。再不然半套的 EC (Part-time EC) 也很不錯:半套的作法仍舊是強調每日重複的練習,只是不需要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穿尿布,好比白天在家實施 EC,而晚上或者外出不方便時則穿尿布。至於對 EC 有所疑慮的父母,不妨嘗試看看偶爾 EC 一下 (Occasional EC),只需要在有把握的時候帶寶寶坐上便器即可,像是寶寶用餐後或剛醒時。那怕只是在洗澡前讓寶寶的小屁屁解放一下,體驗沒有尿布的自在感,都有助於幫寶寶維持自身對於排泄的意識。無論哪種作法,其核心精神都是重視寶寶的排泄訊號,給予適當回應,從而維持寶寶本身的排泄自覺。
還在煩惱日後戒尿布問題跟心疼每天扔掉的尿布錢嗎? 試試看 EC 吧!或許你和寶寶彼此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