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當父母,生活會更美好......真的嗎?
今天的工作特別忙,你一整天像打仗一樣,好不容易結束了,才喝了口水,就要趕去學校接小朋友了。回到家,一刻不能停歇,準備晚飯、吃飯、飯後節目、幫孩子刷牙洗澡、睡前故事......好了,當孩子終於睡著了,你也累癱了,這時候,好朋友打電話過來:「週末我們幾個想去小琉球玩一趟,要不要一起來?」一起去玩,孩子怎麽辦? 老大要學琴,老二要踢球,還要採買下個星期家裡需要的食品雜物,你們夫妻倆週末只會比平時更忙!你沒辦法和沒有小孩的朋友們一起出去玩,這是第幾次了? 你婉拒朋友的提議,放下電話,一個念頭從心底冒出來:「要是沒生小孩,生活會更美好!」......呃,等下,真的嗎?
社會上一直有一種聲音告訴大家,孩子會毀了你的生活。連爲數不少的科學研究都支持這一結論,比如 2000 年以後就有至少四篇論文發表在心理學研究的國際期刊上,說做父母的人普遍比沒有小孩的人幸福度低、對生活的滿意度低、精神健康狀況差。
孩子不會毀了你的生活
好消息是,並不是所有的科學研究都支持「生孩子、毀人生」的說法的。今年一月份,兩位美國心理學家在美國科學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上發表了他們追蹤多年的研究結果。這一研究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迄今爲止同類研究中納入最多研究主體的,光是美國國內就有 180 萬人參加,且遍佈各個年齡層。結果表明,有小孩與沒有小孩的人群,不存在幸福度感受差異。不過,比起沒有小孩的人,做父母的會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也同時會感受到更多的不幸福。這個結論大概不會讓我們太吃驚,可能十分鐘前我們還被孩子氣得七竅生煙,十分鐘後,就因爲他一句軟軟的童言、一個美好的笑容,而從心底溢出滿滿的幸福感。
孩子讓人覺得生活更有意義
還有研究科學表明,做了爸爸的男性普遍比沒有做過父親的男性感覺幸福。這是因爲,一個人幸福感的來源有三種層次:短暫的歡愉感,可持續的生活 / 工作重心帶來的滿足感,以及有意義的生活,而第三種,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感覺幸福的最重要的層面。去年美國加州大學的幾位心理學家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無論是哪一個年齡層,
做了爸爸的男性普遍比沒有孩子的男性更常思考生活的意義,而這樣的思考顯然帶給他們更多的幸福感。而媽媽們,比起沒有孩子的女性,在幸福感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只不過如果只看 26 歲以下的女性,那麽沒有孩子的人明顯感覺更幸福。
幸福度降低來源於心理落差
當然啦,所有這些幸與不幸的研究,都沒有辦法排除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是自己選擇生小孩的。也許,在我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已經某種程度的建設好了自己,不算太差的經濟實力、願意接受孩子帶來的麻煩與責任、以及對於一個更大的家庭的嚮往,可能這些都讓我們可以更好的面對養孩子所帶來的困難。當我們心裡有準備的時候,就不那麽容易被擊倒。而不幸福往往來自期望與現實的落差,當我們生孩子的時候,期待日後都是歡聲笑語,結果生下來發現多了一個小麻煩,那麽還真是容易感到不幸福。
會有很多父母産生落差感嗎? 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Sonja Lyubomirsky 做了一個耗時耗力的研究,她不但比較了有孩子的人與沒有孩子的人在幸福感認知上的差異,還比較了同樣一群人在生小孩之前與之後的感受,以及他們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與獨自做事情時的感受。她發現,有孩子的人有時候表現出巨大的幸福感,但也有時表現出巨大的不幸感,但是,綜合而言,做了父母的人,普通覺得生活更幸福、更有意義。
作爲一個已經踏上父母這條不歸路的人,我覺得所有這些研究結果都很合情合理。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不過有一點無法否定,孩子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當我們積極照護孩子的時候,無形中我們容易變得以孩子爲中心,結果就丟掉了自己,這種時候就容易覺得不幸福。所以,個人與孩子之間盡量維持平衡,讓自己盡可能的滿足,大概是做快樂父母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