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應該要「順從」或是要「自主」?
有一天,小孩回家跟我說:「媽媽,我想要買一雙 Adidas 的鞋子。」我問他為什麼突然想要買新鞋子,小孩回我說:「XXX 說,一定要穿 Adidas 才可以當他的朋友。而且大家都說穿 Adidas 跑步會比較快。」我聽了後,一方面覺得現在的小孩太早熟,怎麼幼稚園就已經開始討論商品的牌子呢? 另一方面,我很驚訝,小孩居然為了迎合同學的喜好,而盲目的跟隨。雖然知道小孩愛模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心裡卻覺得小孩應該要有自己的想法,不應該被別人操縱,隨波逐流。當我跟朋友談論這事情時,朋友卻有不一樣的見解。他認為小孩想要融入群體,不希望被排斥是很正常的心態。他認為這樣的小孩比較乖,比較聽話,因為他們懂得順應大家的要求,不會標奇立異。雖然朋友說得也很有道理,我們當然希望小孩能乖乖聽話,但是卻希望他們只聽我們的話;我們也會希望孩子可以適應團體的生活,但是又害怕他們很容易會受到同儕壓力的影響。所以我們到底要培養小孩順從的個性,或是應該培養小孩獨立自主的個性呢?
專家認為順從對於成長中的小孩是很重要的。它教導小孩社會的規則和傳統的價值觀,如尊師重道、孝順父母等,而且可以幫助小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太過於順從別人,會失去了自我的價值;失去自我的小孩很容易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作出錯誤的選擇。其實這是大部份小孩會經歷的內心掙扎。正在發展「自我」的小孩,一方面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很想要展現自己;但是同時卻為了迎合父母、朋友的期待,而不斷的在內心拉扯。個性比較順從的小孩,他們很容易因為受到別人的影響而放棄自己的想法;相反的,過於自我的小孩只會聽到自己的聲音而忽略了別人的善意提醒。父母的責任就是要幫助小孩平衡內心和外來的聲音,教導他們要懂得分辨是非,不要盲目的跟隨。
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小孩平衡自我意識呢?
- 培養小孩的自尊心
當小孩擁有健康的自尊心時,他們的思想便不會哪麼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我們應該多鼓勵小孩,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後來我有解釋給小孩聽,「跑得快與慢是在於哪個人本身的能力,而不是在於鞋子的牌子。當有需要時,如鞋子破掉了,或是不合穿了,我們便會去買新的鞋子,但是不會因為想要跟別人一樣,而去買。如果你覺得自己跑步不夠快,我們可以去練習跑步。」
- 不要預設「標準答案」
我們可以教導小孩從多方面去了解事情,不要只看事情的表面,讓小孩有一個更廣闊的心去接納不同的意見。當我們教導小孩時,不應該預設一個「標準答案」。有時候小孩的想法沒有錯,只是因為不符合大眾的想法,便被認為是錯的。「育兒科學」網站的創辦人,Gwen Dewar Ph.D 用卡通片來舉例:在卡通人物前面有三個盒子,分別是大、中、小三個尺寸。她忘記了她的蝴蝶結放在哪一個盒子裡。然後一邊用手比劃出蝴蝶結的大小 (蝴蝶結跟中的盒子一樣大),一邊問電視機前面的小朋友,蝴蝶結應該放在哪一個盒子裡呢? 其實三個盒子都有可能,因為蝴蝶結可以摺起來放進最小的盒子裡,也可以放在中間剛剛好的盒子,或是比較大的盒子裡。但是「標準答案」卻是中間的盒子。其實不只卡通片,我們的教育也常常會出現很多「標準答案」,只要小孩的答案跟我們預設的不一樣,便會視為錯誤的答案。長久下來,會限制小孩的思考能力。
- 互相尊重
有時候,太過有想法的小孩會讓我們覺得很難溝通,怎麼講都講不通;你說一,他會說二。當小孩發表自己的意見時,儘管跟我們的想法有差距,但是父母也要懂得尊重。同時我們要讓小孩知道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你喜歡的,別人不一定會喜歡。所以我們要學會互相尊重,和互相體諒。我們不能勉強別人接受我們的想法。當遇到意見分歧時,應該要多聽不同的聲音,找出對雙方都有益的辦法。
- 建立小孩的自信心
記得「國王的新衣」這個故事嗎? 故事裡的村民因為所有人都說國王有穿衣服,所以明明看到國王沒穿衣服,也不敢把事實說出來。其實很多時候,成年人也一樣會因為對自己沒自信而屈服於「大部份」人的想法裡面。所以我們要建立小孩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平常我們可以多問小孩的意見,如「你覺得這本書怎樣」、「你喜歡哪個顏色」等,讓小孩有練習發表意見的機會。
- 支持小孩的夢想
很多時候哪些受到同儕影響的小孩,都是因為自己的人生沒有什麼目標,所以只好盲目地跟隨。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培養小孩的興趣,幫他們建立一個人生的目標,使他們有更多的內涵,他們便不會沒有目的的追隨別人。而且他們為了達到目標,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去練習,所以也間接的杜絕了他們從同儕身上學到不好習慣的機會。
- 教導小孩分辨是非的能力
現在資訊發達,小孩可以從很多的渠道得到不同的訊息,而這些訊息往往會影響到小孩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譬如小孩會因為媒體廣泛的渲染而把衣服品牌、3C產品、電動遊戲等物質的東西作為自我的形象。小孩會以為這些物質的東西會讓他們變「酷」,或是可以幫助他們融入團體中。這樣不只讓小孩變得物質化,當他們沒辦法得到或是失去這些物質後,便會對自身的價值大打折扣,認為自己本身沒有任何可取之處。所以父母要常常提醒小孩不要過度相信媒體的報導,要學習從多方面去求證。
- 父母不要過於嚴格
通常太過於嚴格的父母,會造成比較脆弱的小孩。有些父母會常常對小孩說「不要問為什麼」、「聽我說的去做就對了」;沒錯,小孩都會聽你的話,但是他們卻會因此失去了自我。密密麻麻的時間表,會讓小孩失去發展自我的空間,他們只會一直跟隨著父母的意願去做事情,但是到最後卻不曉得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所以父母儘量不要給小孩太多的壓力,以為幫他們安排一連串的活動是對他們好,其實是剝奪他們尋找自我的機會。而且通常這樣的小孩會比較容易屈服於同儕的壓力。所以父母要懂得適時地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