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話威力大,一不小心就傷了小孩的自尊心

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從小我的媽媽就很喜歡拿我跟我姐姐作比較。她常常跟親戚朋友說『姐姐遺傳了爸爸媽媽全部好的地方,而妹妹卻遺傳了父母不好的地方。』有時候甚至會直接跟我說:『你長得不漂亮,又不聰明,再不用功一點以後怎麼辦?』每次聽到這些話,我心裡都會感到很難過,總會看著鏡子問自己:『我有那麼糟糕嗎? 難道我不是你們生的嗎? 為什麼要對我那麼不公平?』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嘗試用很多不同的方法去證明我不是那麼糟糕的一個人:我悉心的打扮我自己;努力的做到最好;我武裝成驕傲的樣子。我一度認為我真的成功了,我以為我不會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但是每當我遇到挫折時,媽媽的那一句:『你長得不漂亮,又不聰明...』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原來我一直沒辦法擺脫父母對我的評價和否定,我辛苦建立的自信心,一瞬間瓦解了!」

你有沒有跟小孩說過「你好笨喔」、「胖死了」、「怎麼連這個都不會」、「你是聽不懂人話嗎」等等的話呢?「最愛的人,傷我最深」這一句話說得真沒錯。我們往往會認為對著最親近的人就可以毫無保留、不修飾的把心裡的話說出來。特別對於小孩,我們很容易會忽略了對他們的尊重,漠視了他們的自尊心,而說出很多批評、羞辱、否定、或嘲弄的話。有些父母會因為一時氣憤而對小孩說出難聽的話,有些認為批評小孩是為了警惕他們,而更多的父母卻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傷害了小孩都不知道。

根據路透社 (Reuters) 的報導,研究發現常常被父母批評、羞辱、或威脅等言語傷害的小孩,長大後會比較容易焦慮、或憂鬱。儘管其中一位父母對小孩表達充分的愛,但是也沒辦法彌補小孩心裡的創傷。對於小孩,父母就是他們的全部,是他們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如果連父母都用言語傷害他們,他們長大後又怎樣去相信別人呢? 況且,我們千萬不要輕忽語言暴力對小孩的影響力,它不只會打擊小孩的自尊心,而且會深深地在小孩心裡打上一個烙印。

開玩笑前,先想想小孩的感受

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不會故意用言語來傷害小孩,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要跟小孩開個小玩笑而已,「你媽媽不要你了!」「你是從垃圾桶撿回來的!」這些很多大人都喜歡說的玩笑話,曾經也困擾了我很久。對於年幼的小孩,似懂非懂的,根本分不清楚大人那一句話是真的,那一句話是假的。雖然長大後我們都了解這些只是父母的玩笑話,但是當被罵或是跟父母鬧得不愉快時,很容易就會把「從垃圾桶撿回來」,「父母不愛我」,「被罵」聯想起來,畫成等號。可怕的是,當「不被愛」的念頭出現後,它就會在我們的心裡生根,再也很難被拔出來。特別對於個性敏感的小孩,很容易便會使他們變得自卑、和沒自信。

難道我們就連一點點玩笑話都不可以跟小孩說嗎? 這樣未免太苛刻了吧!其實當父母也不用那麼步步為營,只要我們多關心小孩,多傾聽小孩的心聲,多了解他們的個性,在開玩笑前,先想一想小孩的感受,其實也不是很難的事。尊重別人的感受本來就是為人的道理,對待小孩也一樣。

我也曾經自以為幽默的,不小心傷害了小孩的感受。我的小孩一出生皮膚就比一般的小孩黑。我們常常會開玩笑的說他是「印度王子」。有時候,小孩也會調侃自己說自己是「印度王子」。直到有一天,我跟小孩聊天時問他說:「你有沒有不滿意自己的地方?」他想了一想說:「覺得自己的皮膚太黑了。」在那一剎我才知道原來小孩那麼介意自己的膚色;我們平常隨意的開玩笑,對他來說卻是一種傷害。我感到很愧疚,連忙跟他解釋說:「對不起,我不知道你會不喜歡。其實媽媽是因為看你長得帥帥的,皮膚又黑黑的,所以才會叫你『印度王子』。其實皮膚黑黑的並沒有什麼不好,看起來更陽光、更健康。」在這個事件裡,我很慶幸我有跟小孩保持聊天的習慣,所以我可以更了解他的感受。而且我發現原來小孩對我們說話的口氣非常的敏感,儘管我們都沒有說什麼不好聽的話,但是他們可以從我們的口氣中察覺到「嘲弄」的意味,而這一種帶有「嘲弄」意味的玩笑話,對小孩來說就是一種否定。小孩會因為我們的嘲笑而開始介意本來不在意的事情。

「以愛為名」?

而另一種父母很常會在不自覺中傷害到小孩的話語就是「以愛為名」的批評。 「小孩很高興的拿著 98 分的成績單給爸爸看,但是爸爸看了後,不只沒有稱讚他,反而批評他沒有盡全力,責怪他沒有拿到滿分。」 「爸爸因為擔心小孩會仗著自己有一點小聰明而變得驕傲,所以常常會故意說小孩『笨』、『沒用』、『膽小』,藉此來削減他的傲氣。」 「媽媽擔心小孩體重過重,所以常常跟小孩說:『你胖死了,還吃!』」 有些父母會認為,小孩需要被鞭策,才會成長;他們會故意的批評、貶低、或否定小孩;認為這樣做是為他們好。的確,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受一點挫折是好事,但是我認為挫折不應該是羞辱或批評,而應該是在學習和嘗試中體驗。不斷的批評會讓小孩覺得不管他們多用功、多努力,始終得不到父母的認同,會因此而感到沮喪,失去自信心,甚至會放棄自己。特別對於年紀小的小孩,他們相信父母所說的每一句話,你說他「笨」,他就真的會認為自己很笨,長久下來,小孩會變得沒自信,因為害怕犯錯而不敢嘗試新的事物。

應該針對問題而不是人

也許我們會認為,小孩犯錯就是要批評,要不然他們怎麼知道自己做錯了。將心比心,在職場上被老闆稱讚的你,是不是會變得更起勁去工作,更願意為老闆賣力? 相反地,如果每天都被上司挑剔、批評,我們是不是會很想辭職不幹? 小孩也是一樣,他們需要被鼓勵來增加自信,不斷的批評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當小孩犯錯時,我們應該針對問題來解釋給小孩聽,而不應該對小孩的人格做出批評。譬如,小孩吵著要去公園玩,忙碌的媽媽對小孩說:「你很自私呢!只想到自己要去玩,我都快忙死了!」我們應該對小孩說:「我現在很忙,沒辦法帶你去公園。你自己去找別的事情做吧!」又或是小孩把玩具散落一地時,下班回家的媽媽不耐煩的說:「你很煩,很討厭呢!把地方弄到亂七八糟。」其實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感受說給小孩聽:「我好累喔!每天回到家還要幫你收拾玩具。你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去收拾。」批評也許會短暫的讓小孩不敢再犯,但是長遠來說,我們還是希望小孩可以自發性的去做好。鼓勵小孩,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的更好,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幫助小孩成為一個樂觀、自信、正面的人,而不是去摧毀他們的自尊心。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3/12/02/us-positive-parenting-idUSBRE9B10VU20131202
    http://www.parent.net/article/archive/criticis.shtml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pride-and-joy/201203/criticism-part-i-the-harmfulness-criticism-0
    http://www.boston.com/yourlife/family/articles/2005/12/22/criticism_can_eat_away_at_a_youths_self_worth/?page=full
    http://www.examiner.com/article/the-effects-of-criticism-verbal-abuse-and-judgment-on-children-and-the-adults-they-become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23617937@N04/2465068727/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