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說,手足之情對孩子的影響是這樣的…

(這不是一篇要告訴你生兩個以上的小孩多好又多好的洗腦文,反而比較像是分享文,讓多子之家看見未來可能擁有的幸福,也讓還正在為是否再接再厲而苦惱的朋友,多一份參考資料囉^^。)

你是否跟我一樣,每天看著孩子們吵吵鬧鬧、推來拐去,還不停嚷嚷對方的錯時,不禁嘆息「你們是要吵到什麼時候啊?」心裡只能盤算著,要如何教你們尊重? 溝通? 還是乾脆別一起玩了!!?

手足之間的情誼,雖與我們那年代課本中的「孔融讓梨」相去甚遠,不那麼的兄友弟恭。然而,研究卻指出,手足不但可能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之間的情誼更具有許多「療效」,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一起來看看吧!

一生的好伙伴

雖說有人跟自己的手足真的很不熟,但一份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的報告指出,有手足的人比沒有的展現出更高的積極性,而且與兄弟姊妹們成為一生的朋友,在人生低谷時提供彼此無可取代的支持。

這現象對於破碎的家庭尤其重要,當父母婚姻亮起紅燈,或是雙親中有人出現失能、甚至不適任親職的情況時,手足的關係即能啟到保護的作用,這樣的保護對於孩子尚年幼時非常重要。

在雙薪已成為主流家庭型態的現代社會,兄弟姊妹更是孩子最依賴的對象,重要性可能比其他大人照顧者 (例如爺爺奶奶) 還重要。手足間的高度依附在家庭有特殊情況時更顯可貴,當父母正被許多壓力煩擾、甚至生病而行為能力大打折扣時,若孩子願意互相支持、對彼此投以高度的信賴感,則負面衝擊將降至最低。

手足間的友愛互信,想必是為人父母者夢寐以求的吧。


自我認同

在孩子發展「自我」的過程中,幼兒期最主要的模仿對象為父母 (或是主要照顧者);若有手足,也會產生相當的影響。以醜爸家為例,隨著年齡,老二喜歡模仿老大,老三雖然與老大同性別,但最喜歡跟屁的還是哥哥。而且,這影響並不只是「小學大」單方面的,兄姊也會因為弟妹的行為來調整自己在家的定位與角色。

「哪有,我跟我姊/妹/哥/弟超不一樣的,從來沒學過他啊!」的確,研究也顯示不少手足間會以「反認同」作為目標,志在要跟「枕邊人」長得完全不一樣才行。最主要的影響條件為「手足間年齡過近」,由於差距甚小,因此較無「長幼」的區分,也較不容易出現「哇~ 我想跟哥哥/姊姊一樣」的想法。另外則是如父母偏心、或其他家庭問題…等,也會造成「反認同」的現象。

社交技巧

最直接的影響,可說是與如何「另一性」溝通了。研究指出,有不同性別的手足,與沒有的相較之下,更快可以與另一性別開始對話,而且能更輕鬆的將對話持續。而在生活經驗中,類似的情況也不陌生,尤其是生長在「全兄弟」又「男生班」的男性朋友,有時還真是不知要如何與女性應對啊!

「醜爸,你有性別歧視!只有單一性別手足,難到對社交技巧就沒有幫助嗎?」

當然有啊!手足間的「紛爭」,即是提升社交/溝通戰鬥力的最佳武器啊!研究顯示,有兄弟姊妹的小朋友,升上中班後的衝突解決能力,明顯比沒有手足的同儕要好。從小每天都要面對玩具搶奪、在獲取父母注意力的遊戲中取勝,即使還不夠成熟、有效,孩子們也必須發展出一套可行的談判手段。

然而必須注意的是,「與手足間的紛爭」要能「發展成解決衝突的能力」,父母必須「保持適當距離」地引導與監督。一方面讓孩子有機會「自行」找出解決的方法,另方面也確保霸凌、或是失控的情況發生。有時我們無法忍受的爭吵,可能是孩子們正在「解決問題」的好徵兆呢!

「醜爸,難到說沒有手足在發展社交技巧上就吃虧嗎!?」手足的影響力主要出現在學齡前的階段,等開始上學交朋友,獨生小孩也能很快發展出一樣程度的社交能力。父母與老師的緊密配合則扮演關鍵角色,以達到引導與監督孩子發展解決衝突的技巧。

最長久的關係

父母、伴侶、兒女,可能是我們生命中最親密的家人,然而,手足卻是唯一能與我們一生相隨的好伙伴。在婚喪喜慶等儀式中,兄弟姊妹的陪伴與分享,對於當事者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父母自然在手足互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多鼓勵他們自行摸索、建立起溝通順暢、牢不可催的情感,避免傳統對於手足角色的刻板印象 (例: 哥哥就是要照顧弟弟),但也別過度的干預 (例: 哥哥主動要幫弟弟整理書包,卻被媽媽責怪雞婆)。

手足之情,最長久的人際關係,需要全家一起親密呵護喔。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5/02/18/the-unbreakable-bond-sibl_n_6613376.html?ir=Parents&ncid=fcbklnkushpmg00000037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claire-mccarthy-md/the-ties-that-bind-my-kids_b_5367675.html
    http://ohioline.osu.edu/flm99/fs06.html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dwriter/1128770742/in/photostream/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wambo/13830270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