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學習雙語的迷思!

我自己曾經有國外留學的經驗。以功利主義來看,算算當初留學時候所花費的金錢,跟現在工作所回收的薪水比較起來,還真令我感覺赧顏。但是,能夠學習到另外一個語言,真實地從使用那種語言而感受到另外一種文化,對人生產生巨大啓發與影響的體驗,又那可與金錢的損益同年而語呢。所以,現在我非常鼓勵孩子學習外語,讓他未來也多一個機會,甚至可以比我當初少辛苦一點。讓孩子從小就學習兩種語言,好處大家都知道很多,不單單著眼未來的語言能力,更可以幫助智能的開發。不過還是有許多父母對於雙語教學有些不正確的迷思,因此我們整理了一些最新的研究發現,希望能夠消除父母們的疑慮。

  1. 學習雙語讓孩子產生語言混淆?
    「Raising a Bilingual Child」的作者 Barbara Zurer Pearson 說:「其實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分別不同語言的差異,尤其是差異很大的語言,到了六個月後就算是很相近的語言,他們也可以辨別。」另外一個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所作的研究則更進一步指出,在單語環境長大的孩子,他們基本上是利用單字出現的次數來瞭解重要性並學習。但雙語環境的孩子,由於他們出生就可辨別兩種語言的不同,他們需要更多技巧來學習,所以七個月的時候,他們已經可以利用文法上的不同,來辨別兩種不同的語言。由同一個機構的先前研究也說,在雙語環境長大的孩子,能夠僅從面部所得到的線索,就能夠分別不同語言。所以,爸媽不用害怕同時學兩個語言會讓孩子混淆,反而可以促進孩子發展出更多的語言學習技巧。

    但在實務上,的確會有一些混淆的情形出現,但專家都同意這是一種暫時的現象,通常可能是因為兩個語言的單字量不儘相同,孩子會有借用的可能。如果真的很害怕混淆的話,有有專家建議可以用單一來源來區分,像是爸爸就只講中文,媽媽就只講英文,這樣孩子混淆的情形就比較不會發生。

  2. 學習雙語讓孩子語言遲緩?
    首先我們要瞭解語言遲緩其實有一些觀察的重點,像是兩歲之後連單詞都沒有說過或是兩到三歲都沒辦法說出句子之類的狀況,那就需要專家的診斷。在過去,如果孩子有語言遲緩的現象,醫生多半會建議不要學習雙語。但是目前較新的研究都表示,語言遲緩的發生率在雙語與單語的環境的孩子是相同的。由於孩子開始說話的時間點,本來就有個體差異。所以如果只是晚一點,或是跟同年齡孩子有些程度的差異,應該都是可以接受的範圍。畢竟,語言並非只是一種工具,他蘊涵了整套的文化系統。孩子在學習雙語的時候,是在腦中建構兩個的處理系統,因此可能比單語環境的孩子需要多一點的處理時間。根據研究:就算雙語的孩子可能在初期學習會比較慢一點,但到了五歲,孩子就能熟練地使用兩種語言了。

  3. 學習雙語是有時機的?
    若是想要給孩子學習雙語,基本上任何時間開始都是可以的。對十歲以下的孩童,學習第二語言都是比成人要容易一些。但最好的時機,還是 0~3 歲的時候,也就是孩子開始學習第一語言的時候,這時的孩子雖然注意力分散,容易移轉,但對於語言學習仍抱持著開放的彈性。只是要多花點工夫,耐心的去引導。

    下一個好時機,是 4~7 歲之間,這時孩子還是能夠將雙語在同一個系統裡面平行處理,所以有機會能夠將兩種語言都講得跟母語使用者一樣好。到了孩子 8 歲之後,雖然一樣還是可以學習雙語,但是有些研究顯示,這時所學的新語言是以不同於母語的部位在處理,新的語言會經過翻譯成母語之後,才會被講出來。所以比較會受到原本母語的影響,而在學習上比較辛苦一點。就像我們小時候一樣,國中才開始學英文,但還是有機會能夠把英文學好。

  4. 早早學雙語就不用費力?
    雖然孩子早早開始學習雙語,是比較容易,也對智力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但相對的,家長也必須提供很多的資源和環境,讓孩子取用,他才有機會把兩個語言都發展起來。譬如前面說的「父中母英」的交流,就是一種訓練語言最佳的環境。若讓他每天看一堆英文卡通,並不見得有甚麼太大效果的。重點在於有系統的持續的教導;避免填鴨式的灌輸;加上不停的鼓勵與尊重。讓他們能夠在其中發生興趣,感受到意義並且自然的連結到自己的生活中,才可能加大學習的效果。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2/110218092539.htm
    http://www.babycenter.com/0_raising-a-bilingual-child-the-top-five-myths_10340869.bc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3/02/130214111606.htm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smcl/8562518567/in/photo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