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著自己承擔後果!

孩子三歲之後,開始有個很困擾我的不良行為-把鼻涕放到嘴裡吃。但是面對這個不良行為,我簡直是說破了嘴,成效依然不彰。被我們抓到了,先是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再繼續說她,她就會腦羞成怒的開始哭鬧。為了這種事情處罰他好像又太小題大作。但是這行為實在是既不雅觀又有衛生問題。所以我特別研究了一下對於不良行為的矯正,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管教方式? 我才發現,原來利用懲罰來管教孩子,跟讓她自己其實承擔後果是不同的!而且後者才是較為有效的方式。這是由阿德勒 (Adlerian) 這位個體心理學大師的理論延伸而來。他們認為經由紀律訓練,可培養自我負責,用負責的方式來滿足價值感與獲得歸屬感,就不會再用偏差行為去爭取注意與權力。這也是很多學校與老師提倡的方法。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讓孩子體驗後果與懲罰有什麼不一樣? 要如何執行? 又有哪些好處?

為什麼要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或邏輯後果?

後果是一個人行為後的結果。而讓孩子體驗自然或邏輯的後果,是讓他們成為有責任感的孩子的方法之一。有時,這些後果可能會帶來愉快或是不愉快的過程與結果。這就是我們希望他們去體會的。基本上,在三歲之後,體驗後果是對於矯正不良行為最有效的教導工具。

什麼是自然後果?

自然的後果是,孩子自我選擇後所造成的結果。是自然發生的沒有父母的介入。像是要帶孩子外出結果他不願意穿上外套,最後感冒了,這就是自然後果。

什麼是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則是在某些情況下,自然後果會危及孩子的安全或是後果太久之後才會形成。這時就會由父母介入來規劃出一個邏輯後果。像是已經跟孩子說不可以把腳踏車騎到路上玩,但孩子依然選擇不聽,父母就沒收孩子的腳踏車一天。這就是邏輯後果。在使用上,很重要的ㄧ點就是要讓後果是合理並且與不良行為有相關性。如果沒有關聯,就只是莫名的懲罰。

為什麼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比單純的懲罰要好?

我們在不斷地教導孩子,最終不是希望她只要是個聽話順從的孩子而已!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做決定的技巧。利用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孩子才能了解,每一個決定都會造成一個後果。並不是只是惹爸媽生氣,讓爸媽不高興。好像父母只是用情緒在控制他們。他們瞭解因果,明白我們的許多要求其實是為了他們好,不然的話,他們是得承擔某些不愉快的後果。雙方也會更加正面的信任彼此,情緒也會較為和緩!

如何使用邏輯與自然後果法?

  1. 判定原因
    當孩子有不良行為出現的時候,先找出來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 有可能是因為要吸引你注意 或是想得到主控權,也可能是因為環境突然改變而不適應。要先試著瞭解原因,才能採取正確的行動。

  2. 判定使用時機
    有些問題是孩子本身造成的跟環境或他人無關。像這樣的情形,最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手讓他體驗自然後果。明明外面下雨,卻還是不回家要在公園玩。這時讓他承受自然的後果,就是忍受濕濕的衣服,當然建議是要在父母有準備好另外一套衣服的前提下。但盡量讓他去感受那些不舒服。另外,像是哥哥不把玩完的黏土收好,自然的後果是黏土會乾掉就不能再玩了。但是,還有可能被年幼的妹妹拿來吃掉。這時,就需要爸媽利用邏輯後果來幫助孩子建立起他的責任感。玩具如果沒有收好,不但會壞掉,還會被妹妹破壞,並造成妹妹的危險。媽媽就可以沒收或是減少孩子玩黏土的時間,作為邏輯後果。

  3. 提供選擇
    當你希望孩子做某些事情或是改變某些行為的時候,最好的方法是提供幾個選擇。尤其是邏輯性的後果,其實最好來自於他自己的選擇。沒有收好的玩具,可能是因為你已經不喜歡了,亦不要把玩具送給其他沒有能力買玩具的小朋友? 如果你還想玩,請你收好。也可以請孩子自己提出他想要的選擇,通常孩子可以提出比父母更好的解決方案。只要讓我們盡量讓他理解事情的原委。

  4. 溫和而堅決
    如果孩子選擇了後果,就讓他經歷這一切。但是父母要盡量的不帶怒氣。雖然這非常不容易。因為有不良行為的孩子,通常也會一再的挑戰父母。硬是會不選擇較為適宜的方案。這時父母可以需要溫和但堅決的讓他知道,這是他自己的選擇。選擇做了之後就是這個結果。像是孩子選擇不要把玩具車放好,那你就要把玩具車收到他看不見的地方。然後跟他說你選擇到明天都不能再玩車車。儘管孩子哭鬧,父母也只要簡單地提醒說,這是你自己的決定。

  5. 用正面的態度與孩子討論選擇
    威脅或是負面的態度,常常激化孩子跟父母的對峙。有時同樣的目的,用正面態度來說話,孩子也比較聽得進去。要利用同理心去跟孩子溝通。我很希望可以讓你玩你最愛的小汽車,所以希望你把他收好。這樣我們回來之後,你還可以繼續地玩。我知道你真的很喜歡這個小汽車,你不會希望爸爸不小心把他踩壞了吧?這比只說:「你再不把車子放好,我就讓你今天都不能玩。」孩子的接受度會比較高。

  6. 適時的稱讚
    當孩子改正他的行為時,讓他知道這是一個很棒的改變!大家都喜愛被稱讚勝過於被批評。被稱讚的同時,孩子也會瞭解他的行為是符合你的期望了!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要執行這樣的管教方式,其實不是那麼容易,有時候一時之間真的會想不到合理的邏輯後果,而且有時也因為怕麻煩就不沒有讓他體驗自然後果。但是,我覺得把這個準則放在心中,在適當的時機上使用,其實頗有效用。這是一種長期的策略,通常不會立竿見影一次就成功!爸媽可以多試幾次。

  • 參考資料
    文章
    http://www.extension.umn.edu/family/partnering-for-school-success/structure/using-natural-and-logical-consequences/
    http://nouphc.nou.edu.tw/homework/962homework/homework512z2.pdf
    圖片
    https://www.flickr.com/photos/emeryjl/44877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