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規矩不如教導價值觀
曾經有一個美國的研究團隊針對小孩子的家庭環境做調查,結果發現,普通生活穩定幸福、孩子表現良好的家庭裡,平均有六條規矩;而那些被研究者認為具有極端創造力的孩子,平均起來每家的規矩不足一條。
從直觀上看,這個結果其實不能算意外,我們常說規矩太多會限制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性,但是我們做父母的往往面臨一個困境,如果真的沒有規矩,孩子如何管教才能行為端正 ? 畢竟如果家裡真的不立規矩,孩子在創造力得到大發展之前,可能就先變得無法無天了。
其實,要解決這個矛盾,爸媽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
我們不立規矩,但是要教孩子價值觀。 價值觀決定一個人的品行
在成年人世界,我們很容易理解價值觀的重要性。我們的言語、行為、面對困境所做的選擇,在根源上講,都和我們的價值觀相對應。養小孩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當父母的,完全可以、也應該把我們認可的價值觀教給孩子。這價值觀大如幸福、自由、包容,小如為他人著想、尊重、負責任,都可以教給孩子。在一個重視價值觀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我們先不要去說他是否就一定富有創造力,至少他會有一副正面的、溫暖的對待世界和他人的態度。
規矩讓人反抗,價值觀幫助你做決定
大家都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會變得特別叛逆,但相信對很多父母來說,小孩子從有意識起就開始叛逆了,他總是在測試父母的底線,總是想辦法規避爸媽定下的規矩,於是父母就不得不總是和孩子做拉鋸戰,還不得不生出一大堆可以作為懲罰的手段來阻止孩子下一次違反規矩。從這個角度講,爸媽立下規矩,就是給孩子反抗用的,因為在孩子眼裡,這些是束縛他自由的枷鎖。 如果父母在家裡不強調規矩,而是價值觀,那麼情況就不同了。
首先,沒有規矩,孩子還叛逆什麼 ? 我們把他身上的枷鎖解開,他想反抗就沒有理由了。
其次,沒了規矩,怎麼讓孩子仍然行為良好,做正確的事 ? 靠我們平時教他的價值觀。比如說,我們家裡的規矩是不許在客廳裡跳,但是房間裡是可以的。這樣的規矩對小孩來說其實很難遵守,因為他們的天性就是喜歡蹦蹦跳跳跑來跑去,而對他們來說,客廳和房間哪裡有區別? 可是如果我們平時灌輸為他人著想的價值觀,那麼慢慢的孩子就會明白,客廳裡沒有地墊,用力的跳會吵到樓下的鄰居;房間裡鋪有地墊,跳一跳比較沒影響。所以,如果孩子樹立了這樣一個價值觀以後,他自己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事實上,
在重視價值觀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他在生活中面臨困難的選擇時,通常會做出符合他價值觀的選擇。而且,教育一般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小時候爸媽重視教導價值觀,那麼這會是全方位的教育,孩子比較容易養成尊重他人、友好、好合作等等比較正面的人生態度。
特別是當孩子逐漸長大以後,他受到同學朋友、外部世界、媒體網絡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而爸媽對他的掌控會越來越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了好的價值觀,那麼他比較容易選擇良好的環境,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趨良避惡。所以教導價值觀,要從小開始,對長遠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價值觀比規矩更進一步
爸媽們不要誤會,前面說與其立規矩,不如教價值觀,不是把這兩樣放在了對立的地位,而是提供爸媽教育小孩的另外一個思考模式。很多父母在面對小孩的時候,喜歡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我們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比孩子更了解人生,自然懂得比較多的道理,而孩子麼,什麼都不懂,當然應該聽我們的指示,這些指示就是規矩。
可是如果要教價值觀,那麼父母需要更進一步。
父母要告訴孩子,你應該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不應該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這規矩背後的原因就是父母認可的價值觀。千萬別覺得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當你覺得要開始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孩子其實就可以講道理了。這對父母確實是一個考驗,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了解我們要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又或者我們模糊的知道卻講不清楚。然則當我們想清楚之後,說不定會發現有一些所謂的規矩根本沒道理,那麼就無謂再去要求孩子。而那些有道理的規矩,我們要把道理講給孩子聽,他一次聽不懂不要緊,我們每次都跟他講,最終他會明白、並將之內化。
爸媽還可以將價值觀與後果聯繫起來,比如做人要努力是一種價值觀,教給孩子的時候就是努力練習接球,你一定能學會。當然在現實社會中,好的行為並不總是產生好的後果,壞的行為也不總是導致壞的報應,這種現實中的撕裂現象,當孩子成熟到可以開始理解時,爸媽也不妨和他一起討論。
最後,
身教永遠大於言教。我們要教給孩子的價值觀,是我們自己認可的價值,那麼我們就要以身作則,讓孩子相信我們確實是言行一致的,否則講再多的大道理也沒有用。